13911034545

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国际院士联合体宗旨

崇尚科学务实创业--郭证

由世界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先生根据世界生产率科学联盟(WCPS)《授权书》而发起组织,并经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签发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世界生产率科联中国分会(WCPSCC)至今已经走过整整30年的光辉历程。
 
    作为专业从事生产率科学研究,并为世界生产率科学联盟(WCPS)国际组织的分会成员国单位,团结组织并且调动发挥了大批知识型、科技型的优秀企业家及专业研究人员,以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应用、攻克破解瓶颈难点等为要务及其奋斗目标,积极投身于世界生产率科学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加强中国与国际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做出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
 
    在迈步新时代与新发展的征程中,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好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号召,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朝向高质量、稳增长发展阶段转化,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性发展目标,让国人更加了解生产率、认识生产率、重视生产率及应用生产率,进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创举中做出更新的、更大的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光荣、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笔者管见,当前生产率科学研究攻关及普及宣传、应用推广当中尤应注重并积极倡导讲求科学思想,应用科学方法的问题。
 
    一、倡导科学思想  讲究科学精神
 
    科学思想也是指科学的态度、观点以及基本的立场、站位。概括来说,它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对于客观认识自然与人类社会,本质把握一般规律所应拥有的一种主观意识,这种意识是依据人类文明的各种学科理论提炼形成的一类合理观念、本质洞察,亦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中所体现出的科学思想,譬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科学精神指贯穿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进程及全部科学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识。包括:求真务实精神、创新图强精神等等。
 
    当下,倡导科学思想与精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务。它体现在——
    首先,明确科学思想纲举目张的引领作用无可替代。通常将科学解释为“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科学是具体的事物及其客观规则,具体的实事求是,诸多的实践经验,实证之学,科学的主要内容是具体的世界观与具体的方法。”
 
    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念,科学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结果的重现性。近代日本学界将“科学”一词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
    中国传统将所有知识统称“学问”,古代将关于自然物道理的学问称为“物理”,因此古代的物理即是自然科学,数学学科独立于“物理”。自明代开始中国则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表示研究自然之物所得的学问。直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出版的许多科学书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近代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学者首推康有为,他的《日本书目志》列举了《科学入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辛亥革命时期,国人使用“科学”一词的频率逐渐增多,出现了“科学”与“格致”两词并存的局面。在中华民国时期,通过科学传播活动,“科学”一词逐步取代“格致”。
 
    因此,在中国现代版的《辞海》我们可以读到“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项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在法国《百科全书》中读到:“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得说明事物。”在苏联《大百科全书》中读到:“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等等。其实,都可以抽象(或宏观)地归纳成为这样的认识——客观、本质、总结、体系。与此同时,科学同时具备有:公认角度、理性、普遍性、系统性、可检验性等性质。有了科学思想,加之严谨的科学方法及不间断的实践活动,才能渐次实现“无限发展的人类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
 
    其次,坚定科学思想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性选择。当我们告别了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等为代表的全新技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亦称科技革命时代),追求提高资源生产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从生态赤字转向生态盈余等一系列绿色工业革命之路目标,尤其不可轻视科学思想引领与科技进步推动。
 
    在过去200多年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上,我们曾先后三次失去过工业革命的机会。前两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中国都是边缘化者、落伍者。清廷中所谓“洋务派”人士其实是反对进步和进化的,他们一方面贬称国外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利器为“奇技淫巧”,另一方面则以忧虑洋机器、洋工艺的引进会造成中国手工劳动者的失业为借口进行阻挠。再加上当时的国民普遍沉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的自给自足式的生产方式,工商业中,尽管也有全国性大市场、大商帮,却是整体发展上受阻,不能使中国进入工业社会的前夜,即商业资本主义时代。由此急剧地衰落,错失了工业革命机会,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1820年的1/3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关键点之一。之后,中国在极低发展水平起点下,发动了国家工业化,同时进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革命中,我们也仅仅是侥幸地上了末班车,还是一个“后来者”,因为对外开放才成为“追赶者”。进入廿一世纪第一个10年,我国政府即确立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基本方向,率先制定含有绿色发展指标的国家规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绿色发展战略,开展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投资,包括:生态建设、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投资。以历史视角来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中国够能赶上这一革命的黎明期、发动期,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是不易的、也是万幸的。
 
    有学者指出①,我们现处在一个新的时代、新的世界。正见证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的重构,正所谓400年未有之变局!回溯过去,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一战”后华盛顿—凡尔赛体系以至“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再到冷战后漫长的过渡式“后冷战时代”,我们今天面临的称之第四次历史性变迁。这一历史阶段,对各国的决策者、执政者而言,所谓世界秩序、国际秩序、国际格局、国际体系等,无外乎就是如何把握世界大势的另类表述,而不太在意严格区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微言大义,更多是不求甚解、大而化之。而面对世界秩序重构中众所期待的和平、绿色、创新、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构想、愿景,以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威胁多元化挑战,必须全力应对与推动进步的经济人士、科技人士、社会学者们来说,我们需要毫无疑问地选择科学的思想、求是的态度以及务实的作为,我们内心其实都在呼唤一个更加与时俱进同时富有活力的新世界秩序的到来和新革命成果的出现,倘若一旦偏离了科学的轨道,或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或是欲速不达、一蹴而就,最终就会变得不了了之,蹈袭覆辙。
 
    其三,崇尚科学思想是激浊扬清拨乱反正根本保证。身处于激荡时代、变迁社会,加之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冲击,让我们这历尽艰辛、饱经磨难的国度,在逾越了近代“文革”浩劫以及造成的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的历史灾难,进入拨乱反正、民族复兴的轨道之时,并未能够完全同心协契、卧薪尝胆地着手力学笃行、艰苦创业之务。却见到投机取巧者有之,阿Q做梦者有之,夜郎自大者有之,舍本求末者亦有之……君不见,当下有多少人在沉醉于“经济奇迹”、“新四大发明”、“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捧杀中,有多少人迷崇“厉害了,我的××”的喧嚣,有多少人将“秒杀美日”、“震惊世界”当口头禅、哼唱曲,有多少人追崇大富大贵及一夜暴富、一举成名,并通过炫富、炫名、炫身份证明自己之能耐、之成功、之影响广众,又有多少人不甘于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正当财富,通过字斟句酌传授或是获取知识及技艺,而选择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歪门邪道,又有多少行业及部门连“中国制造”都没到位并得巩固,就叫嚷着“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弯道超车,大国重器,将“完胜美日”引领世界潮流与新科技革命……
 
    应看到,纵观我们自身,其实喜忧参半。近几十年来,通过调整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通过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及合作,通过积极利用国际和平环境,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拼搏,经济有所发展,科技有所创新,民主有所进步,生活逐步改善,视野大大开阔,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由于国际环境、竞争对手的种种压力,由于人才培养欠佳的掣肘、管理治理的软弱懈怠,使得我们在综合国力、金融经济、基础工业、农业命脉、关键技术、环境保护、抗灾能力、民生福祉以及国际影响力等诸多的领域还很难如人意并称之跟上世界潮流。
    应看到,纵观国际社会,教训启迪同在。处在第一世界阵营的德、日、美等国家的发展历程恰似活脱脱的历史教科书。
 
    ——一战前国际关系带给我们的教训是:如果放任民族主义狂热,并把战争视为光荣且可控制的快乐游戏,那么,人类就会制造历史大灾难,其灾难性后果便是所有的一切玉石俱焚。意味深长的是,虽然有很多人将德国当年的侵略扩张归罪于上层容克贵族以及希魔和纳粹党少数领导人之过,但实际上煽动民族主义最欢实的却是德国新兴的工商阶层及专业人员阶层。好在战后的德国人民痛定思痛开始了长时间、深刻的反思与矫正,在以教育为立国之本,以强大的工业做强国之本,加之严格金融监管体制之下,不仅创造并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以及笃实的制造业经济,提升了在欧元区以至世界范围的竞争能力,同时创造出了独特的德国文化,即: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紧邻,历史上日中两国都曾有过相同的境遇。1840年前中国闭关锁国,日本也一样闭关自守,和欧洲的新兴文明没有任何来往。两国都是被西方诸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压迫的国家和民族。在被动挨打情况下,日中都开始了奋起自强的近代化运动。但现在日本已成为最领先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中国仍在发展中国家圈子徘徊。近百年来,日本从落后于中国几十年的无名小国,一跃成为领先中国几十年的先进国家,这让我们不得不深刻思考:中国除去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赶不上日本显然是中国人本身原因所至。比如日本人谦虚好学、不断进取、克己奉公、忍耐执着的特性正是他们成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的重要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我们的或缺、短板。
 
    ——美国,严格上说是一个文化、历史都非常之短的国家,但它有着最完善的社会制度,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发展,最顶尖的国防实力……它是当之无愧大超级大国。若比照前面叙述,概括归纳一些属于美国精神(文化)的内涵,你可以读到诸如开拓奋进、勇于牺牲、自由独立、社会公正、法制向善、博爱精神、开放包容,等等词句字眼。
 
    其四,把握科学思想是开物成务做好工作基本支撑。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阐述,科学是使得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它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也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就是说,只有科学才是使得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之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探索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实践活动过程是科学研究;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法、措施、手段是科学技术;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就是运用科学;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是科学知识;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理论。任何脱离科学理念暨客观规律的行事,都是不成功的。战争年代打仗是这样,和平年代的生产建设、科研工作也是这样。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在改变一穷二白落后状况的奋斗中吃了大亏,除了自然灾害与国际环境因素,最主要的就是推行的“大跃进”、“一大二公”、“赶英超美”等举措及目标既错误估判了国内国际形势,也不符合中国自身的基本国情,甚至还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现在我们之所以强调“开物成务”这个理念,既是重申古代科学家所述的通过人的努力奋斗使万物升值的思维,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也是倡导做万事都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符合“道”,要讲究信义。
 
    我们主张并强调,中国社会欲行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及早纳入科学理念为主导、诚实守信为立足、艰苦创业为本分与冷眼观潮为姿态的轨道。在讲科学、摈愚昧,立高远、弃短视的征程中脚踏实地做好下马看花:
 
    一是以世界眼光看待问题。世界眼光,或者称作国际视野,概括说就是国际惯例、共同价值观等。强调世界眼光,也就是要“睁开眼睛看世界”,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去观察世界,也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来观察中国。宽广眼界的涵义既有历史脉络的深远,又有世界格局的全面,还有科技创新的前瞻。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处在全球化的新时代与发展机遇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全球致力于法治社会、理性社会、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愿景及其秩序建设之时,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所以立足时代主题,立足基本国情,善于从世界大局认识问题,从工作全局研究把握,应该成为各行各业基本的理念及其要求。
 
    二是以战略思维谋求发展。战略思维,一般说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预见性的和创新性的计划或谋略。包括善于着眼全局与长远做观察,善于运用理性与权衡来处事。战略思维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及其工作方法,它的预期规划与约束指导作用以及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竞争发展的品质资本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因素。
 
    中国要想在深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赢得挑战,既要立足全局、紧跟时代,突破定势,超越自我,攻占制高、制胜点;又要注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趋利避害,择善而从;还要审时度势,谋虑深远,切实有效地维护并巩固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方面的安全,防止超级霸权大国从抢夺经济利益入手,扼杀我等民族经济、文化甚至生存根基;故此,面对着种种或妄自尊大、不可一世,或妄自菲薄、萎靡不振的浮躁、扭曲心态及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与安于现状、无所事事的背时之举,必须要毫不含糊地予以批判以及摈弃。否则,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传递错误信号,误导社会,也麻痹了自己,进而懈怠进取能力,丢失奋斗目标,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钻进“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炮制者们设下的圈套、陷阱,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
 
    三是以抱诚守真赢得信誉。诚实守信的理念,在古今中外,并不令人陌生。中国古代先哲老子曾有言“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也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庄子则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大仲马所言更形象“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西塞罗称“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池田大作讲“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我国前总理朱镕基也有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其实,这不止算作是政治家、思想家们的火花,更应视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共同智慧财富。
 
    就在我们朝野上下、举国一致热衷并迷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连串数据、实例(全球第二经济体、出口贸易额、外汇储备、上市公司、高铁通车里程及运营速度、高等学府毕业生人数、在国际知名学术领域申请专利数、发表论文数……)之时,却少有主管部门、国民大众关注到早已有不少国际知名媒体、组织(也包括有眼光和胆量的国人)正揭露我们的上市公司有相当的比例是空壳,发表学术成果涉嫌抄袭,推广的产品涉嫌仿冒及伪造,进行的贸易活动涉嫌欺诈……德国反剽窃活动协会在其一年一度组织的“金鼻子剽窃奖”活动中揭示②,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每年都获得剽窃奖,且常常“拔得头筹”。从手电筒、日用品到动力锯,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会看到中国的冒牌货。
 
    尽管中国已加入了十多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有符合国际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但中国的仿冒产品仍然猖獗。剽窃者不仅损害了原创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名誉,还用低劣的品质欺骗了消费者,甚至对健康造成伤害。而在这其中,网络电商简化了众仿冒者销售假货的途径。造假者只是顾及眼前的利益、“声望”,却将中国人的公德心、羞耻感和道德感都抛在九霄云外,甚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形象与公信力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若不断然釜底抽薪、矫邪归正,会有难以估测的恶果。
 
    四是以治不忘乱排除干扰。正如我们认定,科学的东西本身亦具有悖论!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学科的东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认为是矛盾的!这正是因为它反映了科学认识事物的不同的多个复杂方面。所以即使专家学者们的见解、主张,也可能产生对于某种事物的错读、误判。大到宏观选项、分析预测、战略决策,小到某一产品(工艺、技术)的鉴定评判、建议意见,都有可能涉及。众所周知,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造船、买船、租船”之争议与选择,到新世纪以来的金融外贸对策,农业种子、化肥存废取舍与土壤、水域治理应用,等等,每一阶段、每一方面,都少不了专家学者的“参谋助手”、“资讯建言”……然而,今日差三错四出来,甚至是聚铁铸错(并非危言耸听,否则中央近期也不会专门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应对金融风险挑战、精准治理脱贫扶贫和整治环境污染“三大攻坚战役”),也不见有谁会挺身认账,担当责任,统统都推到了“领导决策失误”上,或是以“必经的交学费”作为遮羞掩饬。当中美之战兵临城下危机临头,也只有清华大学李显军教授敢于直言③——“美国制裁中兴通讯敲响中国智库战略短视等四座丧钟”。即战略短视、粗放发展、妄自尊大和崇洋媚外的丧钟!他指出“今日中国之关键问题,从经济鸿沟到科技鸿沟。我们必须谨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竞争能力是买不来的,竞争不是肥肉的堆积,崛起的大国必须依靠强壮身躯”他发感言“一个民族和一个产业的沉沦都离不开两点:自大与自卑;自大使人无视问题,自卑使人无法进取。而一个民族和一个产业的振兴也离不开两点:远拓与深耕;远拓充满创新精神,深耕秉持工匠精神。”
 
    当下,处在物换星移、九变十化的时代以及并驱争先、优胜劣汰的环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以居安思危的理念,积极谋虑如何才能够存不忘亡和处治思乱问题,并先手一棋做好草船借箭。
 
比如,近期就有份令人嘬舌又不得不服的分析报告称,近些年间世界经济有好几次重大波动,我们经济学家都没有很好地预测到。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前我们没有预测到,有些甚至预测不会爆发。而美国高盛几位经济学家提前预测到,并撰写了报告;
还有,当时的石油价格一桶涨到147美元,我们经济学家谁也没预测到石油价格还会跌到50美元以下。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误判;当美国打伊拉克和利比亚。有人说,美国没捞到石油,反而中国等国到伊拉克买了几个油田,好像拣了个便宜。其实,这就是个误判。美国打伊拉克、打利比亚,最关键的是确保石油美元。这两场战争打完后,石油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价。因为美国的页岩气技术取得了突破。实际上,页岩气技术创新早就有信息发布,但就是没有人预测到这项技术的突破会给全球能源结构、能源产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更没有人预测到这项技术会造成全球能源、经济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变革。
    过去我们的科研规划、产业政策、金融管理办法及宏观调控大多是在封闭的经济体内制定及推行的,现在要考虑到研发能力、创新产品以及管理运营在全球范围内的适应力、竞争力、影响力。不具备出奇制胜要求的就要重新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诸如:
 
    ——“世界加工厂”、“万国工业园”并非美誉。此种评论对中国生产能力强大、经济增长点诸多并跃升的赞誉,隐含劳动力为众、水平一般、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含义。何时才能转变、提升成为“世界写字间(办公室)”、“世界工程师摇篮”的层面,方可以称之中国经济转化、提升成功以及真正崛起的必然前奏与发展态势。
 
    ——“封锁圈”、“围困阵”愈加紧缩未有破局。在常人眼光中,当今是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界,是远离了国家间冲突对抗的时代。但更有深度与前瞻的观察分析指出,美国百年来第六次捕猎式全球战略转移——新一轮以包围并肢解中国为终极目标的战略东移已经开始推进。正如百年前开始的5次战略转移(从西半球转向大西与太平两洋,从两洋巡弋到登陆欧洲,从欧洲立足到整个太平洋地区,解体华约以及苏联,锁定中东伊斯兰世界)一样,每一次战略转移必定以肢解对手为目的!这是其秉持美国“利益优先”战略推行全球霸业,实现世界帝国梦想的必然动作。
 
    当下,美国采取通过挑动亚洲国家内部矛盾达到以亚制亚,通过加强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通过经济、金融及科技的打压,遏制住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向美国出让大量的财富,藉以滋养美国,从而把中国永远锁定在制造财富却不能享用财富的地位上。
 
    此时此刻,作为在发展中不断爬坡的我们,必须清楚看到,中国当下虽然积累了一些财富,有了一些创新,有了一定的内需并且寻求到一些国际市场,但还缺乏真正的现代工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科技顶尖实力及金融与国防保障,论起“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概念更是有些距离。面对发达国家经济、技术遏制和霸权主义的围攻,还不能完全具备应对挑战的资本。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新领导人提出中华民族复兴梦的构想,这就难免要和遏制并肢解中国的美国梦发生直接的战略性碰撞。究竟是美国再一次获胜,而中国惨遭肢解;还是中国变危为机,实现反绞杀的成功和真正意义国家崛起,既要依靠我们的既有实力与战略战术,又有赖于博弈中临阵发挥的效果。中国和西方世界间围绕高科技领先以及经济侵略与反侵略为核心斗争是又一轮新冷战格局大幕揭起,代表了西方世界同中国战略竞争关系已到了白热化阶段。诸如在通讯领域、互联网领域以至国防战略方面,从资源占有到安全性保障,处处充满挑战与较量,甚至导致未来政治、经济、科技以及国防战略格局的重塑。无论如何,处在危局之中,逆水行舟、穿荆度棘,如临倒悬之患,在我们肩膀上,都担负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以及巨大的历史责任。
 
    ——准确把握科研与经济活动中“本”与“末”关系。如何才能在科研活动、产品制造及生产经营等项活动中,既考虑性能开发、创新设计,又考虑知识(技术)积累、技艺传承,既考虑优先利益,又考虑文化记忆呢?必须将对待生产率提高与创新的态度及应用程度当做摆脱落后挨打局面、促进进步发展以及保持不败地位的试金石,将“工匠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内容)这一职业理念及其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甚至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提升至一项基本国策。在这方面,既要重温我国古代先哲的教诲(老子有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籍中有“艺痴者技必良”之说,《庄子》记载“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奇巧人王叔远等),又要虚心地向当代处于全球经济与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领先位置的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及民族学习,讨教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技术、技能及经验、做法。
 
    ——准确把握科研与经济活动中“智”与“谋”关系。近期,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爆发的不见硝烟拼杀,被媒体以及一些精英秀才描述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明确表示,“贸易战”这个词汇“太过戏剧化”,特朗普实际上是发起了一个“贸易政策行动”。这种单边的“贸易政策行动”,应当视为一场不动刀枪的经济侵略行为和霸权压迫的行为,其终极的目标绝非简单的几种产品的打压以及多少金钱的攫取,这一场扼杀性质的进攻就是针对中国的发展态势与民族复兴给予的毁灭性打击,是新老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战略、意识形态的继续。因此,我们切不可以低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复杂性与长期性,而天真的以为,你纠我的芯片,我就努力科研以及生产,你限制我的网络系统,我就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你提出调整贸易逆顺之差,我就扩大市场开放,你提出取消产业保护,我就变明补改为暗贴……这样简单化、表象化。我们在明面上勇于同对手过招、较量的同时,也要警惕各路的“精英”们以各种伪装掩饰的面孔和巧舌如簧的言辞带来的种种干扰(类似的还有美国新近颁布的、严重地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暨核心利益的美“与台湾交往法法案”,同样,又被美化地(或称委婉的)译作为《台湾旅行法》)。
 
    二、秉持科学方法,正确新的抉择
 
    科学方法也是指科学求是、求道以及求生、求存。
 
    运用科学方法在经济、科研、商业或服务经营,尤其是生产率科学问题中进行学习、研讨、观察及跟进,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
 
    应当讲生产率本身就是当代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及组成部分,由于其内涵深邃、体系庞杂,通常,我们只是简单地观察“劳动生产率”,即用劳动消耗量作为总投入计算的生产率,例如多少元/(人·年),多少台/(人·年)等;或宏观地观察“总生产率(亦称全要素生产率)”,即考虑全部资源投入所计算出的生产率,它是产出量与全部资源投入量之比。其实,按照生产率要素种类、数量或按照测定方法划分,还有诸多内涵的生产率概念及理论构成。
    同时,针对中国以至世界范围经济活动中的相关问题,生产率科联组织在倡科技、普科技、兴科技和促科技方面就如同一种观察站、检测台、分析室与参谋部般的机构,或催化剂、黏合剂、合成剂般的材料与磁力场、典籍库般的阵营。换言之,它也算是生产率的组成部分——软因素之一。中国以至世界生产率有多少问题及问题方面需要探赜、统辖(执掌),与之相伴相生的非科学方法莫属。
 
    笔者作为初入道的生产率科学研习生一员,仅就初步观察和思虑到的相关问题,做个扼要的叙述,算是抛砖引玉。
 
    首先、研啄生产率,须向纵深发展。生产率作为当代经济学中重要构成之一,应是基本教义、惯常之说。但在生产实践中,真正讲究并且运用生产率的,也只是发达国家(地区)。中国内地生产率的应用,起步较晚,层面较低,发展亦不平衡。很长一段时间及相当广泛的地区、行业(部门)处于资本贫乏、技术中等,劳动密集的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比如,早年间农村地区普遍吃人民公社“大锅饭”,实行集体劳动时期就常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包工撸,日工磨,自留地里干好活。”展开解读,所谓包工就是只定基本任务,自取时间消耗的生产。于是承领者往往只顾完成数量或者省时,采取“撸”(也可理解为简单浮皮潦草地掠过)的方式;所谓日工就是只定劳动时间(在农村基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确定具体工作额度。于是承领者便采取“磨洋工”方式应对,出工而不出力,不论效果。最后只有在留地里才既讲工时,又讲工效。(中国农民并非先天愚笨,后天失学,不懂生产效率)
 
    今天,我们积极倡导并大力推广应用生产率科学,切不可以简单地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以为传播讲解了,动员号召了,示范引领了就会万事大吉。而要在着眼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的同时,研究创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遵循国际惯例的生产(包括科研或经营)战略以及创新生产文化,将生产率科学建成一种普及文化教育和长效运行机制。
 
    一是秉持严谨精神、诚信态度。针对当下国情国势,尤应将弘扬中华民族诚实有信、论道经邦优秀传统与借鉴国外专攻有术、精于一艺先进经验做法结合起来,在生产及科研中以严而郑重为态度,严密周全为功夫,追求产品完美、工艺完善、管控完整,事业完胜。这是优秀企业、经典经营并成长、成熟的必由之路。此外,学术研究亦应讲究以学术为业,讲究科学,讲究信仰。
 
    二是遵循业界规律、成就之道。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科研或经营)不可逾越地要面对并处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问题。虽然说是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力,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人们对产品的分配关系,并且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因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但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亦即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候,它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力;而当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候,则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是阻碍甚至破坏,到这阶段就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变化去变化生产关系,让生产关系时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观若干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活动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没能很好地遵循这一客观规律,进而有效地保护和促进生产力,总是在以革命成功、夺取政权以前年代的“围城攻坚”、“政治战役”思维方式处理着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赶英超美”及“大跃进”是这样,“学大庆、学大寨”是这样,“抓纲治国、大干快上”也是这样,“迈步新世纪、全面大发展”依然是这样。一个个普及率、增长率、提高率、贡献率的硬指标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中,在政府报告中此起彼伏,炫目耀眼。直到今朝,真的不能够再以披挂“皇帝的新衣”弥补种种缺憾及短板,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受挫感、危机感的时候,才想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之说属于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基本抓手。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但愿从今开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是增厚技术积累、文化积累。纵观国外(海外)技术领先、经营有方、现代化生产或服务的行业、部门,无论拥有怎样资本实力,怎样规模人才,怎样层次技术,怎样经营模式,大到国际知名企业、著名品牌,小到行家里手、专攻有术的民营单位,其成功创业并能持久发展的共同之路,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注重技术积累、文化积累,包括工艺(管理)流程、技术规范、成本控制、规章制度、经营策略、运行保障机制以及品牌策略、个性文化、外宣形象等等。概括一点,都是以实力说话,以技术说话,以传承说话,以特色说话,自己既能持续、稳步地发展,又可以让人看到独领风骚一面。
 
    国外重视并保护企业文化的事例早已司空见惯、层出不穷。如同商业机密、知识产权的概念、意义一样,对于企业档案文献相关管理的制度措施、教育培训也视同保护眼睛一般深入、到位。
 
例如,当今各国档案馆都致力于进一步收集、丰富馆藏资源,寻找缺失或丢失档案,实现馆际交换、跨国共享,档案的捐赠与归还等,日渐成为各档案馆议事日程中的重要工作,乃至成为政府间的外交“手段”。2017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将向日本国家档案馆捐赠3300余档案箱,归还此前扣押的“二战”前在澳洲地区开办的日本企业的档案。
 
    “本田精工”现已独占了手表零件的供应市场,但是其董事长本田秀亲在接受访问时, 还是相当的小心翼翼。他经常对部下说“干我们这行, 嘴巴守紧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他还说“我们的工厂一向不给外人看。保密也是我们能够提供给买主的一个销售特点。”
 
    美国的计算机公司在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的电子工业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司采取一系列反谍保密措施以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走进公司,迎面是全体职工视为座右铭的醒目标语——“谨言慎行”、“口不慎而沉船”。新员工进厂的宣誓书上写着不在任何场所谈论技术秘密,在职人员参加各种活动均不准触及秘密情况,对方若是问及, 要明确拒绝,当无法回避时, 宁可退席。在公司内部, 一切秘密设施都由专人管理。另外, 还设有专职的安全保密管理人员,日夜监督保密情况。
 
    相比之下,我们从老祖先开始,虽有盖世新奇技艺鼓捣出来(诸如四大发明),有些甚至誉为古代辉煌的科技,却是疏于探赜背后的客观规律、本质内涵,直至总结出特色文化,因而当时的先进技艺就会被后来的西方工业革命所超越。
 
    众多的老旧传统型企业单位,要么没有建立企业档案,进行企业技术与文化积累的习惯、规矩,要么就任意地对外开放,敞开介绍内部情况,形成不设防的失密、泄密。例如,著名的中国产景泰蓝和高级宣纸制造工艺的流失,就是些痛心疾首的案例。
 
    有资料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日本被誉为是“工匠国”,其企业群体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余人,但是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家。
    四是建立企业规范、通用准则。以往谈及中外企业经济生产、科研攻关或服务经营等事项进行比较时,大多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不是我们的硬件不行、人员才疏学浅,而是管理不行,团队合作不行。这其实涉及到了与前面所述类似的问题——我们企业的管理规范暨办事规则不够科学、有效,关注不够到位,执行不够有力。
 
    企业管理规范是指章程、制度、标准、办法、守则等综合体。它是运用文字形式规定管理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并且在以规范性、公开性、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性而成为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种被称作“软科学”的东西,往往成为制约企业管理水平升降,以至于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命运的关键一环。
 
因此,积极创造条件,让“软科学”的东西从幕后站到台前,以成为现代化管理软实力与智囊之一,是时代的呼唤与现实所需。
 
见过这样一则逸闻,日本老板要求车间的地板每天要清洁10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整洁和产品的品质。日本工人听了后,保证每天10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而到了中国企业里面,我们头三天10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10次就变8次,慢慢地这8次变5次,5次变2次,后来三天1次、五天1次、再到最后一周1次也保证不了。
 
  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以及管理做法,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萎缩,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长此下去,何来品牌?!何来发展?!所以说,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这次轰动全球的经济大战对我们最大的杀伤是国际国内资本对中国投资信心的下降,目前已经出现多起外资企业抽资脱逃、整体撤退的事例(深圳的欧林巴斯、上海的友达光电等),进一步发展下去,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和市场培育将有何种冲击影响,是否是外国资本共同围剿、扼杀中国的战略步骤之一?恐怕一时难以简单化地做出估量。藉此时机,我们如果能在企业管理以及技术培养方面痛下功夫,也许对民族工业、民族科技振兴助一臂之力。
 
    其次、兴举生产率,须虑广种薄收。针对当下的经济形势,有专业分析指出,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的残酷现实是:国外的一个小小企业,就能让中国万亿级产业瘫痪。这里观察分析的“小小企业”指在某些细分市场绝对领先,在自身领域成为世界前三甲,但鲜为人知的中小企业,因为其位于产业链上游,不与终端消费者产生直接联系,公众知名度较低,故被称为产业“隐形冠军”。
 
    就是这些隐形企业,却因掌握着行业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或关键材料,享有不可替代地位,称为产业真正幕后控制者。据称,全世界3000多家隐形冠军公司,德国拥有1307家,数量最多,而中国虽是世界制造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产业规模也做到世界前茅,却是这些产业往往大而不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大都受制于国外那些垄断性的“隐形冠军”企业手中。深一步想,如此下去,面对国际大财团联手向中国发力,试图打掉中国制造业转型根基的阴谋及其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当我们再度举起生产率科学大旗,从远景或是前瞻角度讲,既要关注以及支持知名企业,也要发现挖掘隐形企业。因为中国的产业要由大变强,拥有话语权,需要更多“隐形冠军”企业,专注解决产业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特殊材料,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衔接好传统民间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间的有机结合。它们在关键时候将起到“四两拨千斤”功效。
 
    其三、辨识生产率,掌握精神实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指出:“生产率是一切经济价值的源泉。”所以它成为一切社会经济组织,一个企业、一种行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最为关心和追求的指标之一。我们知道,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既有人的,也有物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管理的,也有政策的;还有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因素。这些因素,有的是生产系统本身的构成,有的是生产系统外部的环境因素,在提高生产率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我们认识到生产率指标在衡量生产技术先进性、生产组织合理性及生产劳动参与者的积极性等诸方面的“风向标”与“温度计”般的现实意义及其功效。结合中国国情实际,还是想要强调,在举国上下兴科技、抓经济、务改革、促发展的大潮中,在以生产率为抓手进行各行业、各领域实务之时,辩证科学地看待生产率指标的本质,务求其导向性与针对性,真正推动各项事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现代型的转化,而非把其当做帽檐上的“红五星”、墙壁上的“光荣榜”,当成耀眼夺目标志去盲抓盲求或生拼硬造。从一定意义上讲,对于生产率潜力的挖掘与推广,将造成各利益集团对优势资源新的争夺,因而,“举棋”与“落地”同样关键。
 
    其四、把握生产率,学会为我所用。新中国建设发展史上,不乏通过积极组织和发挥生产(科研)工作者的劳动生产率,暨提高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创造生产(科研)奇迹的事例,诸如,在上个世纪诞生的青藏公路建设、大庆油田及河南林县“红旗渠”水利工程、以及“两弹一星”国防工程项目,等等。确实是当时严峻的客观环境、低劣的物质保障条件下产出的非凡表现。但是时至今日不能依然推论依靠“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号召以及“五加二”和“白加黑”的传统做法,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面对已经翻天覆地变化了的现实环境,既借鉴以往成功经验,又顺应时代,努力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破局之解,是我们秉承先人又超越先人必经的发展之路,笔者以为,从操作层面尤应注意:
 
    一是做红事业,而非唱红事业。科学就是科学。需要的是讲实情虑实务做实事,现阶段的中国各行各业都还处于国际经济、科技与国防建设大潮中追赶者的身份及地位,是世界实验室中的实验员、世界生产线上装配工。所以,从发展战略上,我们必须看清手中筹码,辨清现实差距,认清周边局势,弄清事情本质,坚定不移地走好独立自主、民族复兴的创业之路。总之,要从精神迷惑和自我陶醉中警醒、猛醒与拔出腿来。在实业战术上,应当丢掉幻想,重履自力更生;扬长避短,做好技术推广;教育为本,培养未来人才;注重总结,增厚文化资本。当然,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点——众志成城,求真务实。
 
    据悉,俄罗斯已启动弃用互联网和WINDOWS操作系统步伐。俄方专家毫不掩饰地声明道“这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本国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优越于外国产品。”另有报道称,
根据维基解密资料,美国中央情报局拥有针对从Windows XP至Windows10的间谍攻击计划,可以无视诸如卡巴斯基这类杀毒软件或安全工具,在用户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取得控制设备的最高权限,窃取或删除特定文件,或者将特定的文件传送至CIA的服务器。
近年来,美国依靠强大的实力试图建立在网络空间的霸权地位。无论是对互联网根服务器的有效控制,还是地址的分配和解析权的掌控,包括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计算机芯片等一系列产业链条核心技术的把握以及技术标准的制定,都让很多人惊呼,“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优势甚至大于其在实体空间的优势”。
 
    我们也须认清,今天美国可以纠芯片技术,明天就可以掐断中国互联网。我们拥抱互联网是拥抱这个时代、这个技术、这个科学,绝对不是拥抱互联网被人控制的局面。为此,及早地提出更加科学、更加彰显独立自主,又能包容目前态势的中国方案,走出目前“大国中心”的互联网窘境,奔向“世界大同”的“星融网”未来,当属于赢得民族保卫战的又一个新的关注焦点。
 
    有过文史探赜经历的人会有认识,历史上,我们祖先创造的中国瓷器、中国织造等传统工艺及产品不仅如雷贯耳、知名当世,而且通过漫长与久远的“一带一路”渠道传播,实现了名扬四海、誉满天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繁荣并支撑了世界经济发展与丰富了民众生活。虽说有些个物件直到今天也不失为精工奇品(例如中国织锦、传统印制、传统漆器、传统文房四宝),却在我们自家这里已然面临断代绝世的危机——有的是技艺延续难以做到薪火相传,有的是原材料枯竭、缺失无法支撑以及保障生产,有的是手工操作与机械化生产的矛盾冲突,有的是投入产出比例失调不足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兴致。因此,需要重新审视、评估在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中,这些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以至于中国优势项目价值意义,沙里淘金,爬罗剔抉,推举具有真正存在意义的国萃和国家永久保护项目。而不能够一提到发展建设,就只是瞄准了人工智能、星空大战之类的项目。
 
    中式唯学历、唯资格的教育模式已经日见弊端并饱受批评。因而当下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全民、全社会思想意识暨在价值观、教育观、实践观的大转移——从众目睽睽盯住文凭、证书方面,转向关注人才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创造力及实践技能、生活技能培养上来。曾经见过一份中美教育对比方面资料。大意是,中国学生在早期教育学习中表现勤奋、努力,善于背诵、记忆和推理,但动手操作与互动交流方面略显不足;美国学生自信心强,善于观察分析和与他人沟通,并挑战他人思维。结果课堂上、试卷中往往中国学生略胜一筹,美国学生基础知识显得不够“扎实”。但到了中学以后,中国学生少有不同于老师授课之外的独到见解,并且实际解决难点问题,创造性构想能力上显然低于美国同学。这是否可以解释美国创新力、科技爬升力领先各国的问题,有待专门的科研学者回答。
 
    我们常说,发明创造是科学研究,总结规律也是科学研究,甚至是更重要的科学研究,但实践中忽略的往往是后者(真正能产生生产力并造福于全社会的往往是后者)。尤其近些年来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上上下下普遍轻视(甚至是鄙视)实业为本、核心技术为本,只知道金融为用,拿来主义为用,能立竿见影地产生效益,带动GDP增长就可以了。直到了我们在进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候,面对着“知识产权”与“保护”的概念说辞,方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因此,深化经济改革、追赶世界潮流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经办好民族工业技术积累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大问题。
    此外,还需要警惕那些振臂呼喊,那些高调赞歌,那些盲目的自我陶醉、自我幻想以及麻痹他人的言行。要以科学的事实来说话,引导国民社会情绪向理智、求实的方向发展。这不是简单的爱国或是不爱国的政治评判或选边站队问题,而是有没有科学的头脑以及理性。只有在真正实现河清海晏、朗朗乾坤之时,亦即在解决了贫富两极分化矛盾和形成能感召世界的道义精神,在解决了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食饮安全,在家家拆除防盗门窗,在学生上学、女工下班不再用家人接送,至少在我们国家统一,我们领土领海不再被他人占有之后……我们再自豪地宣布,中国是全世界最强大的,也是最伟大的国家,全世界也会因为道义的力量(而不是GDP)张开双臂迎接中国,由衷地把我们看作是引领世界进步的老大。这种需要各国人民公认与人类历史考察检验的事情,不应用气势如虹的语言渲染并自说自话地脱口而出。
 
    二是辩证应用,互联网络思维。当下,“互联网思维”一词已火热得不能再热,扩散得不能再散。笔者无意再做喧嚣,甚至是画蛇添足。因为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并非有了互联网才会应运而生,也并非互联网人的专利,更不是只有互联网行业才关注的表达或才遵循的守则。但身处这一时代,我们对互联网思维的基本内涵还是要有所了解。例如,它所指的:
 
    ⒈数据驱动运营,影响造就价值。
    ⒉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收费。
    ⒊微力创新起步,快速迭代新高。
 
    它给我们的启迪,起码包含这样几层意义:
 
    ⒈针对工业化思维而言,传统技术从工具属性、从应用层面到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例如珍妮纺纱机从一项新技术到改变纺织行业,再到后来被定义为工业革命肇始,影响东西方经济格局,其跨度至少几十年。互联网也是同样。但因为这种影响是滞后的,所以,我们就难免会处于尴尬之中:旧制度和新时代在我们身上会形成观念错位。先前越成功的企业,转型越是艰难,因为它已过度适应原有的生态系统。现在很多传统的企业,面临的正是“工业人”要变成“数字人”的困境。
    ⒉产品自带了媒体属性。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就是极致性能+强大的情感诉求。这两样东西都是会自传播的,成功利器也将是多元化的,无须既往时代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等传统的硬性广告。
    ⒊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以前的企业也会讲用户至上、产品为王,但这种口号要么是自我标榜,要么便是出于企业主的道德自律。而处在数字时代,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则是你不得不去这样做的行为,你得真心讨好用户,为用户利益着想。
    ⒋一种服务为先的思维。我思献人人、人人助我思的互联网思维就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真正找到用户的痛点,找到用户的普遍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顺势而生。
 
    总之,研究生产率科学理论及着手相关实务时,也要尽可能地吸取这其中的有机成分。
 
    三是辩证认识,领先创新夺魁。实事求是地、客观唯物地讲科研攻关也好,生产(服务)经营也好,创造领先、新高,都是有着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换句话说,领先创新都很脆弱,就如同社会生活当中,“和平”是有局限的、脆弱的一样,不可能“恒久远”。所以,只有审时度势,不断突破,不断前行,才可能如愿以偿,没有一劳永逸。
 
    新近国内有观察分析指出④,如今很多人觉得社会已经越来越成熟,大佬割据的格局已定,创业机会已经很少,实际上真正的颠覆才刚刚开始。比如,当我们觉得淘宝、京东的江湖地位已经稳固时,拼多多却忽然袭来;当我们觉得微信已经一统江山时,抖友们蜂拥而至;当我们觉得《今日头条》已经不可能被取代时,《趣头条》与之分庭抗礼!
 
    5月3日,小米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最快将于6月获批上市。由此,小米有望成为港交所新政后首家“同股不同权”企业。接着,如果小米上市市值突破1500亿美金,则雷军将可能超过马化腾、许家印,成为中国首富。
    随着“5G”时代降临,“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也将持续爆发红利。对于创业者们来说,还有哪些个风口与机会?当下,互联网+商品的买卖基本上被淘宝、京东给瓜分了,互联网+餐饮也被美团、饿了么所涉足。但是互联网+服务的业务还有市场。
    经济(经营)活动这般,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科技研发呢?莫不过亦如此。
 
    四是他山之石,值得借鉴吸收。中国先哲们历来讲究“兼容并蓄”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新时代要想获得新进步新发展,仍需要掌握并运用好它。以笔者管见,各种渠道、方式披露的国外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吸收:
    ——坚持情报导向的战略思维。有资料披露,近期美国国家情报大学科技情报学院院长布莱恩·福尔摩斯提出“科技情报的一个转折点”的论述,强调特朗普政府应优先考虑科技情报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并且重视科技情报事业的人员、资源和话语权等问题。这一阐述未必新颖,但他提出的拓展研判范围、与情报官协作互补、有效分享情报、重视人才队伍、预测技术发展等意见不仅剑指国防战略,而且涵括了科技与经济领域,因而引起美国政府高度重视。
 
    ——坚持创新占据技术制高点。美国最让人感到可畏地方,是他的强大的创新力。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科研论文发表数量都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的科学开始衰落。可事实却是,虽然中美差距在变小,但是在原创性、前沿性的科学创新上,美国仍然可以碾压中国。再有一点,教育方面,美国做到了中国孟夫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理念。每年有超过100万留学生在美国注册就读(三成来自中国),并且他们中大约有四分之三拿到博士学位后,都长期留在了美国,为美国服务。
 
    ——培养隐形冠军企业制定游戏规则。笔者以为,实在不能一提及科学研究与科技进步就只是盯着 “人工智能”、“纳米技术”或是“无人售货”、“3D展示”等高精尖、远大上的项目,一讲究到生产率就只是计算人均产出、单位(吨、M 2、M3)材料(煤碳、钢铁、水泥等等)成本。其实,突破技术难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实用效能、加速流通周转等等都是在讲生产率,都是以科技手段、方式改善或提高生产力。有专业人士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全球的产业研发超过7成是那些个大公司支撑的,所以,我们那时多是跟跨国公司合作,为承接它们的制造业资源的全球供应功能。时至今日,跨国企业已经不再是最新生产力,大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已让位于中小型企业。再回到国内,受历史因素影响,引领经济、科技发展或者说扛大旗的大型、超大型国企也已纷纷退阵。面对顽强拼搏的中小型,乃至于民营企业,我们从科技创新引领、经济潜力挖掘等方面也需有个方向性、侧重点的转移。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传统科技转向高科技时代的特点、规律,瞄准具有一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单位及其项目,给予科技指导建议及其帮扶;如果能够发现、挖掘一些原创思想或是独创性研究,甚至从宽广的综合性知识和高度的敏锐性教育培训着手起,逐步引向技术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创的方向去发展,能否做到创新产品、打造名牌或是提高产值效益,成为中国经济、科技的“黑马”,尚不便断言,但是助力企业扬长避短,注重经验总结、技术积累,乃至于生产标准、技术规范、专利要素的制定,甚至企业文化或是行业规则提升与传播,还是大有可为的。
 
    ——坚持专注和坚守持之以恒不动摇。中国业界的前辈们,包括科技工作者、研究人员、优秀工匠,既是全社会的“宝塔尖”,也因为年事已高、身体状况等原因,愈加成为“稀世国宝”,这一群体或说一代人,先前大都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凭借着从中华民族老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专注并且执著地从事着研究与生产,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创造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现在,他们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还可以坚持研究或生产劳作,更多的人已经不能亲力亲为。我们有责任将他们的专注钻研、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开物成务的精神及经验做法,很好地总结出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教会年轻的一辈不可数典忘祖、邯郸学步,争取动员全社会都能够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意识及劲头积极主动地去“抢救”、“挖掘”与推广。这些方面,我们还应很好地向不断积极进取与坚守工匠精神的日本和注重生产创造与质量管理的德国学习。
 
    众所周知,日本整个社会不浮躁,在踏实平和的风气中,能促使人们静下心来把事情本身做好。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对事情、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的意识和心态,促使其把技术做到极致,把产品做到最棒,把服务做到满意,否则不拿出手。此外,日本公司和日本人的居安思危的态度让他们保持了视野的前瞻性和技术的优势,让他们时刻都不能停下来去研究新东西,公司愿意对研究开发投入巨大的成本,研发上的巨大投入能使得他们在技术保持领先,处于不败之地。日本公司重视对于新人的培养和对技术积累传承,正是逐年累月的坚持,对新人一代一代的传承,最终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秘诀。在一些需要长年累月运作的领域,日本人有很强的优势。
 
    提到“德国制造”,小到指甲刀,大到汽车,以及化工、生物技术产业,但凡是德国生产出来的产品,似乎都备受人们青睐。在消费者心目当中德国产品就是“正品”、“质量”与“安全”的代名词。“德国制造”为何能屹立于全球的制造业之巅?有专门的分析报告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代代积累专心做好一件事。德国很多企业是家族企业,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经过一代代人的技术积累和坚持,将自己专注的产品不断臻至完美,它们大多是拥有百年以上经历、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称为“隐形冠军”。众多隐形冠军的存在,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因为德国人对于产品的思考并不仅限于“将产品做出来”,更多的时候是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
 
    其二,高瞻远瞩用利润换取更高质量。德国产品往往在价格方面会高于同行业的其他产品,在其他厂家都在靠低价来吸引用户的时候,德国企业却偏偏选择把产品质量做到更好,提升产品可靠性,用产品优越的性能、质量与服务吸引客户。在发展过程中,德国企业更多考虑的是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它的质量、它在解决问题上的专有技术和它优秀的售后服务。
 
    其三,德国的社会环境是尊重有技术的、勤劳本分的职业,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读技工学校并不可耻。德国的蓝领工人毕业于技工学校,实习于各大工厂,实践经验丰富,毕业后收入可观。一个技术娴熟的技术工人可以轻松养家,在路上、车上也常看到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此外,德国众多的“小企业”都愿意去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来从事相关工作,使得很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这也是德国并不缺少优秀工匠,进而能造出优质产品的又一原因。
    诸如此类种种值得学习、仿效之榜样,都是我们所短缺的。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保持民族经典精华的基础上,将世界各国家、各民族优秀品质、文明创造和技术要择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当是民族复兴与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
 
    ——同等重视实施创新创造安全防御。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工业间谍”、“经济情报”的词汇渐入人们视野,一些警觉不高的国家或企业因疏于防范而造成经济、科技情报失、泄密的事例此伏彼起,损失巨大,令人触目惊心。
    为对付这不动刀枪的侵略,各国政府开始积极采取“堵漏”措施,防止技术情报信息流失。美国中央情报局为防止尖端技术流向第三国,特别是流向苏联,提出若干禁运技术项目;为应对日美之间发生的“电子计算机间谍事件”,里根政府开展了对日本的电子、光通讯等尖端科学技术产业,特别是以通产省为中心的官民联合研究开发体制及产业政策的调查(日本著名大企业都有良好的情报收集制度,还有的成立了培训商业间谍的专门学校。那些盗窃得来的机密,往往是双重的用途:既用于军事,也用于民品,因而构成的威胁力量就更大一些),以打破日美势均力敌的挑战状态;当今的“巧克力王国”瑞士立法规定,凡是出卖经济情报(包括巧克力生产技术)的,就是泄露国家绝对机密,要以涉嫌卖国罪论处。
 
    进入新世纪和网络时代,境内外、各国(地区)之间、组织(势力)之间在诸领域中情报与反情报,渗透与反渗透、防范与反防范的较量、斗争已更加隐蔽化、复杂化、多样化和危害后果严重化,由此引发外交争端、政治摩擦早已不胜枚举,足够触目惊心。
  相比之下,我们不仅对于当前各条战线情报斗争的严重性、复杂性及危害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力,而且对其理论分析、政策研究、宣传口径以及社会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对策。甚至不少人对什么叫经济情报及技术情报不甚知之,只认为政治领域或者国防战线里面存在隐蔽斗争,不知道经济领域以及科技文化领域里面也存在着同样的斗争,且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还有的人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我们先进和发达,技术手段也总要比我们高明得许多,现在已经无密可保也保不住密。因而由于思想麻痹和管理失控造成的漏洞甚多,已经是危如累卵。
 
    结    语
 
    科学是什么?科学的基本要素有道是——科学的目的是发现各种规律,包括自然科学规律、人文规律、社会科学规律;科学的精神是质疑、独立、唯一,无论何时、何地、由谁做这个研究,结论皆一样,只要你质疑前人的结果,这个规律必须独立于研究者本人;科学方法是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科学本质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进而把握世界,反对愚昧、盲目、诡辩和任意。
    学科学要学什么、做什么?或者说倡导及追寻科学的什么?那就是——探索,即刨根问底;追求,即赢得真理。
    今天的中国早已把“新文化运动”甩过百年之遥,再也不用以“德先生”或“赛先生”的形象之词叙述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或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但我们在摒弃了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之后仍不敢说,已经完全认清并且固牢了这两面旗帜。
    我们不是国家科技规划与管理部门,无须代拟近、中、长期哪一级(类)的科技发展规划,更是不想把富国强民的历史重任架在肩头。但搞经济也好,搞科技也罢,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总还是要有,要讲并且要勇于探索与追求。
 
    中国距离强国甚至可以挺身“说不”的那一个时刻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与科技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吹IT的泡沫,不能以赚以及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要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为支撑。只要我们正视并且珍惜当下难得的国际环境、形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我们对手提供的学习与碰撞,进而不急躁,不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去发展,再过50年,中国肯定会创造出一批大品牌、名产品,进而迈入世界级的强国圈子。
 
附    注:
①袁  鹏:《四百年未有之变局》
②“牛眼参考”2018.05.16特约发布《德国颁剽窃奖,中国产品包揽前三名》
③李显军:《汽车理想国》
④“草根阵地”公众号 2018.05.29 特约发布《只要十年,无人幸免,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即将来临》
 
                    二〇一八年五月三十日第一稿于北京东城